大豆热脱皮工艺
大豆热脱皮工艺的过程及其特点
将经过初清(除杂、除铁、除石)、后的大豆立即到流化床干燥器进行加热干燥。热风由底部进入,精炼设备,穿过大豆层,形成沸腾式干燥。短时间内水分壳降低1%-3%,山苍子油精炼设备,而豆粒升温不高。在水分达到9%-10%时,使豆皮表面温度达到75-92°C后,皮与仁松脱而裂器,使豆仁与皮充分分离。带碎仁的皮别吸入沙克龙集壳器内汇集流入到壳仁分离筛,将少量碎仁与壳分开。
该工艺的特点是取消了脱皮前的大料仓,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仅10-20min)脱皮率高达90%以上,皮含仁率低于2%。而且加热时间短有利于降低蛋白质变性率,同时还利用了余热(能量消耗仅是冷脱皮的约62%)。但缺点是流程复杂、操作要求较高、风运系统的动力消耗及噪声较大。
郑州市鼎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榨油机和食用油精炼设备的生产和制造,欢迎来电咨询来厂参观。
油脂精炼
在**油脂中总会含有某些杂质,在数量和成分上也各不相同,这完全取决于油料品种、质量、制油工艺以及加工方式等。各种制油工艺所得到的毛油,河南油脂精炼设备,如要求达到食用或工业用之目的,就必须按照某一标准,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将这些不需要的杂质去除掉,精炼设备,这就是“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技术,随着制油工艺的进步与提出的相应要求而不断发展。
食用油脂,除较少数油脂(如芝麻油、浓香花生油、橄榄油等)不需要或只要经过简单的物理法精制即可食用外,绝大多数毛油都必须进行精炼即可食用外,绝大多数毛油都必须进行“精炼”,才能符合适用标准。长期以来,食用油脂的精炼技术,一直停留在原始的沉淀(过滤)法或熔炼法水平上。
直到19世纪才提出化学法碱炼,但也局限于间隙罐式。1880年美国用白土对棉籽油进行脱色,后用于橄榄油脱色。自1923年提出用离心分离法,随后相应的连续式管式、碟片式离心分离机的问世,并于1933年应用在棉籽油碱炼上取得成功。从此半连续、连续式“油脂精炼”、“全炼油”工艺得到迅速发展。